我們在努力,李小龍祖居修繕工程推介
發布時間:2019-04-18
2016年,古建筑修繕專家歐陽侖帶領著300多名工匠在永慶坊駐扎了9個多月,完成了永慶坊近百間古舊建筑的修繕加固工作。作為該片區中僅存的兩個文物保護點之一,李小龍祖居在永慶坊片區微改造過程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歐陽侖總經理(中)與團隊在研究修復施工圖紙
2018年9月,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主辦的(2018年度)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正式啟動。南秀古建團隊攜“李小龍祖居修繕工程”參與評選。
?
李小龍祖居修繕后
2018年10月24日下午,習總書記考察廣東,來到了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永慶坊
2019年3月11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一行前往廣州市永慶坊調研,并深入“李小龍祖居”,聽取了永慶坊舊城“微改造”項目進展情況。
宋新潮副局長考察永慶坊
2019年3月15日,評選推介活動進入現場復核階段,協會組織專家對本次參與優秀項目評選推介活動的22個項目進行現場復核工作。南秀古建歐陽侖先生作為項目代表,向專家們詳細匯報了李小龍祖居修繕工程(以下內容摘選自匯報材料)。
建筑形制及布局
永慶大街一巷13號是李小龍的祖居,建于民國時期。祖居坐南朝北,面寬兩間,一正一偏布局,深三進,總面闊約9米,總進深約23米,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建筑為二層磚木結構,硬山頂,總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
李小龍祖居為轆筒瓦面,青磚石腳,門嵌花崗巖石門夾、設木趟櫳,窗為花崗巖窗框,鐵格柵。室內雕花屏風隔墻,地面鋪紅泥階磚,是屬廣州竹筒屋風格。房屋主體保留較好,局部有改建,2005年重修。2011年9月,李小龍祖居公布為廣州市荔灣區文物保護單位。
李小龍祖居前后對比圖
李小龍祖居修繕之路
(一)屋面
建筑為硬山頂,山墻承檁,屋脊是平脊,傳統轆筒裹灰屋面。屋面均為傳統草筋灰轆筒瓦面,素胎板瓦、瓦筒、瓦當、面瓦搭七留三,底瓦平鋪。正廳與偏廳均有“明瓦”。具體修繕時清除屋面雜草,瓦面揭瓦重鋪,補齊遺失瓦件,清洗瓦件時仔細檢查瓦件,更換不可利用瓦件,瓦件盡量用舊瓦,不足部分按舊瓦尺寸紋樣購置,鋪裝時新舊瓦片分開使用。
?
?
屋面修復作業中
(二)墻體
整棟建筑外墻的砌筑方式為傳統的“九順一丁”砌筑淌白墻工法施工,余墻為單磚順砌淌白墻。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內外墻面使用石灰漿涂飾,已失去原青磚墻的風貌。修繕過程中清理蔓延生長到墻上的樹木的氣根。清洗外墻,鏟除后期粉刷的白色外墻漆,恢復青磚清水墻面,修補墻體,替換不可再利用的青磚;拆除后期加建墻體,封堵后開窗洞。
?
墻體修復作業中
(三)地面
原建筑首層地面為厚階磚“十字縫”滿鋪,后期使用中,部分地面用現代瓷面地磚和水磨石地磚重新進行了裝飾。二層樓面原建筑為,杉木檁枋實鋪木地板,局部改建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滿鋪鋼筋混凝土預制板。具體修繕中鏟除后期水泥砂漿修補的地面,恢復紅泥階磚鋪地;平整并清洗地面,采用規格、材質相同的紅泥階磚更換破損嚴重的階磚。
?
地面修復作業中
(四)木作
祖居左后側的大樹,樹葉墜落到瓦面上,長期沒有人清理,引發瓦面瓦坑排水不暢,引發瓦面滲水,加劇瓦面漏水,加劇杉木檁條、桷板的腐朽。
基于該建筑所有檁條、桷板均腐朽嚴重,所以全部檁條、桷板要更換處理。所有桷板、檁條,均用優質杉木按原尺寸重新制安,按原位置進行安裝,并做防蟲、防蛀處理。
木作施工中
(五)門窗
正門為杉木實木板門,外設木趟櫳,余房間入戶門均為新制。現存屏風門雕花填芯為硬雜木,有殘缺,框、梃為杉木。殘存木窗均為杉木,部分窗無扇,砌花崗巖窗框穿孔,設有粗圓鐵條窗柵。具體修繕措施為拆除后期加建的木門、窗戶,恢復原有門窗的樣式,并做防蟲防腐處理;對缺失的門窗修復參考鄰近地區同時期相同類型建筑門窗形制作法;新做的木構件及原有木構件整體重新油漆并做防白蟻處理。
門窗施工中
(六)木構件保護和油漆工藝
由于祖居的左側外墻的外地臺比室內地面高出約1米,引起左側墻潮濕,而使用人沒有采取措施,加重了祖居內的潮濕,祖居內的潮濕環境又加重了病蟲的滋生,從而加劇木構件的腐朽。嶺南地區潮濕多雨,不利于木構件的保存;木構件是保持祖居古韻的重要體現,所以修復后的木構件均進行一層油漆的保護。
?
木構件油漆作業中
(七)傳統工藝(灰塑)
整棟建筑現存灰塑裝飾共計兩處,一處為正門右側檐墻金魚造形(粵語諧音寓意“金余”,另一處位于正廳的一進與偏廳相通的券形門洞,拱卷上方,飾卷草紋、結石榴果(寓意“枝繁葉茂”,“多子多福”)。
修繕團隊組織了灰塑傳承人班組及工藝水平上乘的技術工人實施作業,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匠心營造,傳承工藝。
?
灰塑修繕前
?
灰塑修繕作業中
?
修繕完成的灰塑作品
李小龍祖居修繕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工作,是南秀古建公司在文物保護工程所實施設計施工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核心解決了以下五點問題并消除了李小龍祖居存在的危情,并有效地還原了祖居的歷史面貌:
1.檁條、桷板的拆卸及安裝的問題?
2.右側墻體灌漿?
3.建筑的防潮問題?
4.拆瓦,瓦面與墻體的交接問題?
5.偏廳天井的問題?
活化利用
李小龍祖居如今作為李小龍紀念館,不僅重現了李小龍祖居的生活場景,還通過13個主題篇章和3處過渡空間,再次點亮了他的傳奇人生片段。展廳還納入了水與竹的禪意構思,打造了一個360度沉浸式交互體驗空間,以“水”與“竹”為主要元素,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李小龍的功夫哲學。
?
李小龍祖居展廳
2019年4月18日,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主辦的“4·18”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活動”在清華大學召開。上午,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揭曉,分別是:山西省靈丘縣覺山寺塔修繕項目、福建東山關帝廟維修項目、貴州海龍屯海潮寺修繕項目、上海武康路100弄1-4號文物建筑修繕項目、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文物保護項目。
很遺憾,帶著建為歷保和南秀古建團隊滿滿期待的李小龍祖居修繕項目沒有獲此獎項,但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在未來的文保之路上,我們將繼續努力,向優秀項目看齊,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