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為歷保子公司廣東南秀中標佛山嶺南天地2、3地塊商住項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花王廟、石路巷古民居群、蕺園1)修繕工程
發布時間:2020-03-11
2019年9月,我司中標了佛山嶺南天地—17a地塊商住項目之臨時修繕及清理工程,該工程位于佛山市禪城區東華里片區等歷史風貌區,項目規模約6000㎡。繼此之后,我司本次中標佛山嶺南天地—2、3地塊商住項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花王廟、石路巷古民居群、蕺園1)修繕工程,毗鄰佛山嶺南天地 - 17a地塊,是該歷史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該項目將進一步為重現嶺南特色歷史風貌貢獻力量!
區位圖
花王廟
花王廟,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轄區燎原路弼頭街38號。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占地總面積約300平方米。該廟原為祭祀女花神而建,1949年后用作居民辦公室以及街道工廠等。1998年4月,花王廟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花王廟曾因改變用途,有多處部分改建。又因缺乏日常維護與管理導致多處滲漏、構件老化破損,因此亟待修繕復原。
花王廟
花王廟屬當地中型廟宇建筑,現主體建筑尚保存完整,由頭門、大殿二進組成,均三開間、硬山頂鍋耳式山墻磚木結構,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頭門前檐柱攀間枋上有精細花卉紋雕刻,還配有硬木雕駝墩,在當地頗為少見。大殿正面開敞式,為四柱大廳式布局,瓜柱式抬梁木構架保存完好,其中主殿的柱礎造型十分特別,為花鼓形狀,在當地較少見。因此對于研究嶺南特色建筑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現狀
根據現場勘查,建筑基礎穩固,未發現基礎問題。損壞情況及分析如下:
1. 花王廟荒廢多年,缺少日常保養、管理和維修,周邊已經長滿雜草、雜樹。
建筑周圍滋生大量植物,其根部影響建筑外墻結構安全
2. 因建筑曾用作居委辦公室和街道工廠等,室外墻體、室內地面、屋頂屋脊與建筑布局均已大量地被不合理改造。
3. 屋面生長植物,部分瓦件發霉、下滑。由于屋面滲水,所以屋架、桷板與封檐板等因滲漏出現不同程度的霉爛。墻面后加抹灰脫落。墻體殘損、風化,灰塑、博古脊、墀頭等破損殘缺。部分地面凹凸不平、麻石條斷裂。大門、側門、柱礎移位。整體受污。
修繕
1. 恢復原建筑布局:拆除后加后改的屋頂、天井以及兩廊的后加屋面;拆除后加的磚柱,參照前檐柱樣式重做;拆除后加的間隔墻。
2. 消除安全隱患:小心揭起屋面瓦件,更換碎裂瓦件以及開裂霉爛嚴重的桁條、桷板等木構件,重新油漆。
3. 墻體修繕:拆除天井后加高的墻體,修補和清洗青磚墻,重新用磚粉抿縫劃線。拆除窗洞后封的磚,用青磚修補洞口,清除墻面鐵構件。
4. 恢復特色構件:修補破損的封檐板,重做缺損封檐板、木雀替、山墻博古、灰塑。
石路巷古民居群
石路巷民居群位于祖廟街道轄區福賢路紀綱街內巷兩側,始建于明末清初或更早,有清代和民國時重修的痕跡,是市區內大型早期民居建筑群。該建筑群坐北向南,由南北向的一條中央小巷劃分為東西兩片,現存范圍占地面積超2000平方米。
石路巷民居群是目前省內大中城市中極為罕見的早于清代的民居群,是研究明清以來珠三角早期城鎮民居建筑形制規格、布局設計、梁架結構、材料使用、室內空間尺度、“三間兩廊”布局、門窗處理、室內裝修、建筑民俗等發展演變的珍貴實物資料。
1998年,石路巷古民居群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路巷古民居群鳥瞰
現狀
石路巷古民居群分別編為東區和西區,東區的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雖經歷代修繕改建,但其舊貌仍清晰可辨。總體平面呈長方形,由四進特寬開間的單體建筑組成,建筑通面寬26.7米,進深8.5米,為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墻磚木結構,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其建筑內部為三大列,這種特寬開間的單體建筑又作內部間隔劃分的形制布局,為當地古民居建筑所僅見。西區民居群的現狀不如東區完整,部分已改建。
東區現狀
西區現狀
修繕
根據現場勘查評估可得,石路巷古民居群地基和基礎基本穩定,未發現有明顯沉降現象。建筑雖歷史悠久,但整體保存尚可。建筑形制保存較好,雖自清代以來歷年有加建改建,但原來的建筑形制、結構沒有大的改變,可考原貌。但是部分門、窗、隔扇、趟攏、封檐板等木構件缺失和損壞,所幸有保留照片資料,部分木構件由有關部門拆卸得到保存,可基本恢復原狀。
因此修繕將圍繞木作、瓦作、石作、磚作、油漆、防腐防蟲等方面展開,著力消除安全隱患,對后期改建、加建部分要參照修復圖紙予以復原。
蕺園
蕺園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福賢路131 號,始建于清末民初,為當地葉氏家族所建的一座中型西式花園別墅。蕺園是一座民國初年仿西洋建筑,由園圍墻、門樓、主樓、副樓二層西式洋樓建筑各一座,以及周邊的花園共同組成,占地面積約700 平方米。
蕺園于1998 年4 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蕺園
蕺園是佛山市內僅存的民初時期兩座西洋式花園別墅之一,反映佛山人思想開放,吸取外來文化精華為我所用的重要實物例證,具較高的歷史價值。
在建筑技術上具科學研究價值,建筑結構采用磚墻、木樓板及鋼筋混凝土的混合結構承重,具時代特點。
現狀
經過勘察,建筑結構基本安全,主、副樓地基和基礎基本穩定,混合結構、外墻體完整。墻柱承重結構基本穩固,但需要局部板損壞處維修處理。在建筑形制方面,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基本保存現狀。比較嚴重的是建筑裝修、裝飾基本損壞,但原來的裝修和裝飾構件基本保存。室內地面、隔墻、門窗損壞嚴重。
修繕
本工程修繕范圍為蕺園主樓及副樓、門樓、西面副樓的各層內部及外立面進行復原性修繕,包括屋面、墻柱、門窗、樓梯欄桿、地面、圍墻、排水系統。主要內容為:
1. 對損壞的磚、木、石建筑構件進行原狀修繕;
2. 對改變了原狀的地面進行復原;
3. 對缺失的建筑構件按原樣式復原;
4. 拆除建筑內的后加構件;
5. 解決屋頂的滲漏問題;
6. 重做防水及排水管網;
7. 重新敷設一般的照明電路。
本次我司再次承接佛山嶺南天地地塊三處市保(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的修繕工程,將繼續在修繕過程中研究建筑的結構、施工特點,學習和延續前人施工技巧。也將繼續為研究嶺南特色傳統文化提供依據,為佛山傳統歷史建筑保護貢獻力量。
項目名稱:佛山嶺南天地—2、3地塊商住項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花王廟、石路巷古民居群、蕺園1)修繕工程
起止時間:2019年12月起
業主單位:佛山益康置業有限公司、佛山瑞安天地房地產發現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廣東南秀古建筑石雕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類型:施工
保護級別: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