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移動文物達成《岳陽共識》
發布時間:2018-01-11
2018年1月6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科技保護專項基金(以下簡稱“文物科技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的“關于建立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及評估體系”的學術研討會(簡稱“岳陽會議”)在湖南省岳陽市舉行,來自全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共商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風險監測及評估體系建立大計。
基于該研討會對推動我國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及評估體系建立的重要意義,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為歷保”)作為“文物科技保護專項基金”發起成立單位之一,就會議討論、交流的關鍵內容和成果,初步擬定了行業共識性文件《岳陽共識》,并在征求參會領導、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其具體內容。現將《岳陽共識》與各位分享:
一、文化遺產保護應該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同時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物保護事業,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事業的途徑;應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在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鼓勵其積極依法合規參與文物的風險監測、保護修繕、活化利用以及數字化展示等項目。
二、我國不可移動文物數量龐大、分布范圍廣、類型多樣,在文物本體面臨著自然衰老損壞的同時,環境變化、自然災害、人類活動、不當利用等因素也是威脅文物健康和安全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需要明確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面臨的風險和存在的威脅,研究不可移動文物應用風險管理理論,構建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及評估體系,分析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現狀的變化規律,探索并研究不可移動文物風險防范與控制技術,以減緩或降低各類風險對不可移動文物帶來的危害。
三、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結合預防性保護理論,提升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評估與控制的能力,保護好我國的文化遺產,是包括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單位在內的全體社會的共同責任,意義重大。政府應當鼓勵區域性、示范性應用研究,帶動整個文物保護科技產業體系的發展,推動不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科學技術的進步。
四、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的建立是一項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甚至跨國界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多方合作。倡議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單位聯合成立以 “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 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創新型學術聯盟,推動這一事業的發展。
五、要對岳陽會議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和推廣,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高峰論壇活動,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和學術研究成果,推動不可移動文物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建立,提高文物保護科技支撐,帶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