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上海·武漢近現代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主題研討會 ——暨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研究會在滬召開
發布時間:2018-05-19
? ? ? ? 2018年5月17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歷史建筑保護事務中心、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業遺產教席、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上海泰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遺產》編輯部、《BUILT HERITAGE》編輯部、上海建橋學院商學院協辦的“第二屆上海·武漢近現代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主題研討會——暨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研究會”在具有64年歷史的遠東BAUHUS第一樓——同濟大學文遠樓隆重召開。
與會專家代表與慕名前來的學子們合影
? ? ? ? 研討會特邀來自上海武漢兩地相關領域政、商、學三界專家學者,在2014年首屆上海·武漢技術交流的技術支持框架下,共同探討兩地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問題,研究上海武漢兩地在相關領域內建立更積極合作機制的辦法,為兩地合作交流作技術層面的深度磋商。本屆研討會作為此前武漢房管系統代表與上海市房管局屬有關單位(安監所李宜宏、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監管處徐曉峰和田瑞華、市住宅修繕中心胡煜、歷保中心韋晉等同志出席了會議討論)關于歷史建筑管理體系、條例修訂、創新研究等議題的有效補充,將更有效地推動兩地乃至我國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事業未來的發展。
當天上午滬漢兩地房管局系統的主題交流
開幕式致辭
? ?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李昕副主任回顧了首屆上海·武漢近現代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主題研討會的主要成果。上海市歷史建筑保護事務中心談雅雅女士、武漢市房管局房屋安全維護管理處副處長吳勃先生分別致開幕辭。雙方回顧了滬漢兩地歷史文化上的淵源,陳述了雙方過往合作的歷程與各自相關領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并基于兩地在相關領域內所共有的特征對兩地未來合作前景進行了展望。
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李昕副主任發言
上海市歷史建筑保護事務中心代表談雅雅發言
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安全維護管理處副處長吳勃發言
規程研究會特邀主持蔡穎佶
? ? ? ? 隨后,由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蔡穎佶女士作為特邀主持,并簡要介紹了新近送審的由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為主承擔的關于近現代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的國家級課題的基本情況。陳洋院長指出,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的編制既要強調當地的歷史建筑特色,也要以既有條例和將要出臺的國家規范為依據。將針對地方的特色性與針對廣域學理的普遍性結合起來,有創新,有傳承。論壇由此進入主題討論環節。滬漢兩地專家學者圍繞“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這一核心主題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規程研究會特邀主持蔡穎佶發言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副總規劃師丁援博士
? ? ? ?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副總規劃師丁援博士以主編單位身份并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業遺產教席角度首先就《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課題背景與概況進行了主題發言,在回顧兩地優秀歷史建筑保護領域的源變與共振后,陳述了當前武漢在優秀歷史建筑方面技術與政策發展的趨勢。同時就此次活動會前研討時對上海相關范本的體會提出本次研討會武漢方面關心的要點問題。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副總規劃師丁援博士發言
上海市建筑學會歷史建筑保護專業委員會王安石副主任
? ? ? ? 上海市建筑學會歷史建筑保護專業委員會王安石副主任以租界為切入點提及滬漢兩地在一段歷史時期中同在西方資本的影響下而形成的近代建筑風貌具有極高的相似性。這些近代建筑在保護的數量和方法上與其它傳統建筑差異極大。如何編制一部有針對性的保護規程這一問題是滬漢兩地所需要共同面對的,具有極高的重要性。王總指出,中央在此方面關于“創新工作辦法、改善人民生活”的指示精神對于編制工作具有特殊意義,應當結合上海從2003版到新版規程范本的演變及其在實踐中的適用性問題對過往指導理論進行辨證地再認識。在新規程地編制上應當充分考慮新形勢變化的時代性特征,結合當前黨中央新的精神,處理好保護保留和解決居民生活條件的關系,創新思想,解決好抗震、消防對原真性保護的影響,處理好保護新理論、新方法對傳統做法的顛覆,真正制訂出有前瞻性、創新理念的保護修繕技術規程。
上海市建筑學會歷史建筑保護專業委員會王安石發言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張鵬博士
? ? ? ?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張鵬博士借用常青院士就歷史建筑保護設計、理論與技術所做的“蛋殼、蛋清、蛋黃”比喻破題,闡述了遺產保護技術的重要性。張鵬教授表示技術規程的擬定對于確保保護實踐的效用與確定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強調如何修繕一個歷史建筑是基于如何認識一個歷史建筑而來的。上海規程在過去數十年間的進步是建立在對上海近代建筑材料、結構、設備、風格等各方面專項研究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以上海對歷史建筑磚木結構體系加固方法的認識轉變為例,規程逐漸放開了對鋼混加固的規定,擴大了對磚木結構保留的審批,反映的正是背后學理發展帶來的價值認知進步。張鵬教授指出規程的編制應該體現“底線思維”,在確定修繕的底線效果基礎上,應當適當放開個性化思維,并能夠針對歷史建筑修繕中某類問題的不同可能性為實踐提供延伸建議與支持。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張鵬博士發言
原上海市房管局副總工、現上海市歷保辦秘書長曾浙一
? ? ? ? 原上海市房管局副總工、現上海市歷保辦秘書長曾浙一先生在回顧他過往30年在上海的工作經驗及代表上海與全國各地的交流實例中表示滬漢兩地在優秀歷史建筑領域相向而行互相學習的同時,也要在新時代條件下強調“創新思維”。曾秘書長指出,世界的潮流發展已經顯示技術規程的編制已經從綜合性向專業性拓展。上海的修繕技術規程也已經在其下發展出了包括檢測、察勘、施工、監理、效果評價、價值評估等多種轉向技術規程。這一趨勢值得武漢方面思考。同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以世界的眼光,國際的標準對標”指示,武漢的技術規程編制應當突破上海規程編制的局限,在保護種類上深思。只有充分擴大保護目標的數量,使得被保護客體的數量達到一個量級,多樣性充分的豐富才能形成進一步與國際先進水平對話的基礎,進而提高保護的質量。曾秘書長還指出上海經驗中以“四修機制”(修舊如舊、修舊如新、修舊如故、修舊如初)對不同保護等級建筑、同一建筑不同保護等級部位做出不同保護修繕要求,是有借鑒意義的。理論的突破、管理的需求、技術的探索、保障措施的到位是綜合為一體的,脫開任何一個談技術規程都將有失偏頗。
上海市房管局副總工、現上海市歷保辦秘書長曾浙一發言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陸地博士
? ? ?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陸地博士就修復修繕的學理問題進行了發言。陸教授從厘清修繕與修復概念入手,為解決規程編制中涉及的“繁與簡”問題提供了思路。陸教授指出修復工作可以分為三大類,即保護性修復、藝術性/形象性修復、功能性修復。其中藝術性/形象性修復與此次研討會的主題關系最密切。此類修復的六個子類:釋放性修復、解修復、矯形性修復、拼合歸安、補全、翻新,各有其適用性與隱藏的價值判斷,值得武漢方面在其規程編制的過程中予以考量。避免作為一個綱領性文件卻陷入到無窮盡的個案之爭中掛一漏萬。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陸地博士發言
《建筑遺產》學刊運營編輯、組稿人蒲儀軍博士、《Built Heritage》學刊編輯主任祝東海博士
? ? ? ? 《建筑遺產》學刊運營編輯、組稿人蒲儀軍博士從建造技藝史角度,以布拉格市區的鏈斗電梯、武漢大學的磨石子馬桶為例,闡述了建筑設備作為構成近代建筑特征要素的重要性,提請大家認識到對于建筑價值的認識往往是漸進式的,因此規程的編制應當具有適度的彈性,為技術價值的商討留下余地。
? ? ? ? 《Built Heritage》學刊編輯主任祝東海博士簡介了其學刊在搭建國內外理論交流中的角色。祝博士指出,從Built Heritage投稿文章來看,國際上理論與實踐都是不相脫離的,兩者的發展是互為因果緊密聯系的。而媒體可以在其間幫助保護理論和信息的傳播與交流以更高頻、更高效的形式擴展開。
《建筑遺產》學刊運營編輯、組稿人蒲儀軍博士、《BUILT HERITAGE》學刊祝東海主任發言
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偉民董事長
? ? ? ? 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偉民董事長指出,文物與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工作任重而道遠,此次研討會中與各位專家學者的交流令人受益匪淺。建為歷保作為一家志存高遠的企業一定會沉下心來與各位專家學者多交流學習,為保護修繕事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郭董簡述了建為歷保近年來在文化遺產保護相關領域做的工作,包括舉辦2017(上海)國際建筑遺產保護博覽會以增進國內外建筑遺產相關交流、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成立科技保護基金會以支持科技保護在文保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與上海建橋學院及湖南理工學院合作辦學創辦兩校的歷史建筑保護專業以為歷保行業培養更多人才、以及將與北大文博學院合作發起成立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下屬建筑遺產預防性保護基金會等。郭董坦言建為歷保的力量還有限,但建為歷保有持續努力的心,愿與與會各位專家學者協力,力爭為我國歷史建筑保護行業做更多實事。
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偉民董事長發言
上海建橋學院商學院系主任張迎春
? ? ? ? 上海建橋學院商學院系主任張迎春隨即表示,學院中俗稱“建為班”的教學試點專業第一批本科生即將在與建為歷保的校企合作下完成畢業答辯工作。與同濟大學歷史建筑保護專業的定位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建為班更傾向于歷史建筑相關的應用技術的培訓。并呼吁廣大專家教授多多支持教學工作,為業內企業輸送匠人,為歷史建筑保護事業培養新苗。
上海建橋學院商學院張迎春系主任發言
上海泰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存夫
? ? ? ? 上海泰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存夫先生表示認同張老師的提議,作為從加固起步的文保施工單位,非常愿意結合施工項目實施為學生提供參觀學習和交流實踐的機會。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導戴仕炳博士
? ? ? ?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導戴仕炳博士邀請專家們參觀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歷史建筑保護實驗中心(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Laboratory),并詳細講解了《天工開物》中石灰“風吹成粉”的原理及復原技術,收獲頗豐。豐富多樣的材料樣品和檢測設備以及來自武漢打包廠歷史建筑的試樣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
武漢代表一行傾聽戴仕炳教授講解修復材料
滬漢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專家工作組成立
? ? ? ? 專題研討后,UNESCO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李昕博士致主會閉幕辭。致辭表示,上海武漢兩地同為中國近代城市的代表,而中國近代城市與古代城市完全不同。但目前中國保護體系的專家組織機構與實踐技術方法都是完全按照傳統城市的保護體系構建而成。近代城市文化遺產保護這個新興市場和領域急需人填補,上海在此走在了前列而武漢則厚積薄發具有后來居上的可能,所以雙方的合作潛力巨大。兩次活動都令人收獲頗豐,未來兩地可以協力做更多努力來推動中國在超越兩地之上的近代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更上一層樓。
? ? ? ? 研討會一個重要的議程即借此次技術交流的良機,成立一個政、商、學跨界的專家組,來將此次會議的套路延續下去,共同推動以上事業的長效發展。此倡議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響應,隨即各方代表組建了滬漢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專家工作組。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專家組團,兩地的組織聯系工作分別由丁援博士和蔡穎佶總工負責召集。專家組宗旨將以此武漢規程的修訂為起點,發揮專家前瞻性和技術性優勢,今后隨著雙方不斷的互訪和反饋交流,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為滬漢兩地的歷史建筑保護和文化遺產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滬漢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專家工作組成立合影
場外之聲
? ? ? ? 研討會主會場的熱烈討論引發了關注此次專題的領導、專家、學者們的互動,大家紛紛抒發自己對研討會主題內容的看法:
? ? ? ? 上海東亞聯合建筑設計合伙人孫健:
? ? ? ? 作為一部以歷史保護建筑監、管理、實施、標準化文件(或守則)必須具備什么條件?第一、解釋“留 改 拆”。不只是一棟建筑、一片保護區,而是對每一個歷史建筑的所有門、窗、裝飾等每一個具有歷史信息的構件。一部行業管理標準的出版其內涵是具有可管控可操作性,這里也可以是實際操作標準必須以先進的保護理念引導行業。第二、所有的歷史保護建筑都遠遠超過規定的使用年限,標準的出臺是怎么保護好歷史的遺產,繼續讓老建筑怎么再用100年?這里標準中有沒有要求使用年限?中國古建筑包括歷史保護建筑,東西南北風格派別差異巨大,管理標準只能是地方區域性的,要反映出地方特點不可能是全國性的。強調的是標準的細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第三、標準的有效管理。 怎么才能出臺一部可操作可管控的,讓歷史保護建筑全生命周期存活?這里除了修繕保護標準外還要強調歷史建筑的價值利用風險控制,搶救性保護,使用者的法律責任。目前政府管理部門也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錢做保護性修繕,就必須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讓民間資本合法進入歷史保護建筑市場,盤活歷史建筑保護。第四、希望能引進國外發達國家的歷史保護建筑的理念經驗和實施細則。最后祝賀武漢上海合作愉快。?
? ? ?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高愛華:
? ? ? ? 無論是上海,還是武漢,每座城市都在持續不斷地生長,特別是這些具有生命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保護優秀歷史建筑,如何為每一座不同的歷史建筑選擇合適的修繕原則,是一門值得不斷研究,不斷思考的文化和技術問題。上海和武漢的專家代表們就這些話題展開了理論性和技術性的探討,為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在管理、制度和技術層面提出了前沿且可行方法,為歷史文脈的精心保護,城市基因和城市文化記憶的保存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 ? ? ? 上海城建學院古建技術老師施洪威:
? ? ? ? 小時候就住在很老的有故事的房子里,那時備受白蟻及雨水所困,很羨慕能住到帶有衛生間的套間樓里。現在有專業的歷史建筑保護行業真好,可以設計出在保留老房子的歷史存留的同時又改造出現代人生活相符的生活空間,滿足人們在現代快捷化生活中安放著懷古的思緒,歷史建筑是真正使我們的傳統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立體的交融在一起的行業,我喜歡它。
研討會外場活動
? ? ? ? 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及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相關領導在滬期間,馬不停蹄地安排了考察的實踐活動,冒著35度的高溫考察了建為歷保修繕的保護建筑舊上海市政府大樓——綠瓦大樓現場,對該建筑的形制分析、施工技術、材料分析及現場檢測手段等均作了較深了解,武漢市房屋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施萌、武漢房管局徐偉等同志饒有興致地體驗了三維激光掃描和無人機航拍技術,對多種技術在施工的綜合應用給與客觀的評價。